广东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纪实
梅州市推进稀土蓄能自发光道钉示范路建设,在节能降耗、安全警示等方面效果显著。
在全省开展“一清一灯一带”建设,清理国省道、县乡道、村道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隐患3.06万处。
推进淘汰57座以上大客车和长途卧铺客车,广东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人员在现场检查。
这是道路交通事故控制的有效探索:今年1月1日至9月29日,广东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68%、14.95%,自3月11日开展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以来,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18%、18.90%。这是道路交通风险防范的一份捷报:“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触发红色预警数量由日均512辆下降至189辆,重点驾驶人安全素质明显提升,查处摩电5类违法行为82.7万宗,重点车辆违法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实施村道安防工程2387公里,重点路段基础建设明显改善。
为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全链条、系统化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今年以来,广东省坚持问题导向、挂图作战,围绕道路交通系统整治18类55项任务,建立起道路安全监管人防、物防、技防、制度“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不断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重大安全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大大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交出了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攻坚战的中期高分答卷。
道路交通事故直接威胁群众生命安全,对群众安全感冲击最大,历来是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
广东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超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1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超3300万辆,驾驶人超4380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牵涉广、风险大,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占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比例高达80%。
为此,今年3月6日,广东省安委会印发了《广东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2021年打一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攻坚战。
《方案》明确,成立以省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小组,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组建由公安、交通部门组成的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成员涵盖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多个部门。各地市也相应成立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
“防范化解客货运驾驶人不安全驾驶风险,防范化解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化解旅游客运、长途客运风险。”《方案》把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细分细化为18类55项任务,要求省应急管理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等12个部门或牵头、或配合,针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形成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合力。
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审定工作方案,多次指示批示道路交通系统整治要稳打稳扎、务求实效;省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研究实招、硬招、管用招,部署落实防范措施。
省、市两级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专班就是尖刀班”的要求,脱产办公,建立“七个一”机制,落实“三抓一注意”(抓综合协调、督查督办、经验推广,注意发挥公安、交通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好公安、交通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逐一销号。
近7个月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作出76条批示,省专班主要领导批示134条。
各级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把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会商研判、联合执法、跨区域协调联动、事故查处及整改评估、联合惩戒“黑名单”等机制,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惠州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起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扎实推进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1月至9月,惠州市共启动救援“绿色通道”成功救治交通事故伤者462人,其中重伤203人,成功率达96%以上,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21%。
今年以来,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全省有19个市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其中3个市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幅达30%以上,9个市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幅达10%至30%。
“早晚高峰时段,该路段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特别多,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通行,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家住清远市清城区连江路附近的杨力,每天都要驾车经过连江路去上班。
他说:“连江路与广清大道作为清城区的交通要道,每天有大量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但此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也没有设置非机动车护栏,混合通行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今年4月,清远市制定了《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实施方案》,围绕“人、车、路、企、救”突出风险项,提出23类98条措施,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其中包括在主干路或摩电通行量大的道路,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或机非隔离设施。
4月中旬,清远市清城区城管局在连江路与广清大道平交路口设置了1300米的非机动车护栏,作为清城区机非分离示范路段。“在更多的主干路或摩电通行量大的道路,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或机非隔离设施,能够有效提升市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清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机动车有了“专属车道”后,与机动车混行争道的情况渐渐少了,一道道文明安全出行的风景线多了。
此外,清远市还创新推出摩电治理新模式,开展摩电“户籍化管理”,推行“带牌销售”“送考下乡”,制定摩电以旧换新、奖补报废的政策,对无牌无证摩电实行“断油断修”,从源头削减无牌无证摩电存量,有效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一项项举措的落实,形成了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攻坚战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清远经验”。
广东省现有各类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约5300万辆,今年上半年全省摩电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全部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达到61.36%、53.6%,摩电成为广东交通事故的最主要源头。
6月以来,广东省专班组织三轮推广会议和活动,螺旋式推动,让“清远经验”得到广泛复制推广。珠三角的广州市,粤东、粤西的揭阳、云浮、肇庆等市摩电整治取得明显成效。1月至9月,广州市摩电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46%;揭阳市摩电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3.3%、13.3%。
为把管理环节由“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广东省以事故总量、亡人数量长期占比较大的五类车为突破口,强化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重型货车、危运车、酒驾社会车辆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以农村、乡镇等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农村交通安全设防水平,全力推进国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工作。
当车辆驶入S333东升工业园至明山隧道段,道路两边不断闪烁的灯光照亮了路面……这是7月8日晚,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王中丙带队到梅州市调研稀土蓄能自发光道钉示范路建设情况时,在S333东升工业园至明山隧道段现场所见到的一幕。
自从开展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以来,梅州市在部分乡村公路、路灯缺少路段、人行道、公园、景区等进行蓄能自发光道钉的试点工作,安装不同类型稀土蓄能自发光路标产品54048个,投入资金670.45万元,在节能降耗、安全诱导、安全警示、美化亮化等方面效果显著。
王中丙表示,要加快完善改造稀土蓄能自发光道钉等产品,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以便在全省推广使用,着力解决农村地区夜间“车难开、人难行”的问题。
为进一步夯实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基础,广东省还大力落实“一清一灯一带”建设。6月底,广东国省道与县乡道平交路口(9700处)100%完成“一清一灯一带”建设,国省道沿线%完成“平安村口”建设,国省道“穿村过镇”路段(1821处)100%完成增设中央隔离、机非隔离、照明路灯等措施。全省实施村道安防工程2387公里,分类分期推进9条安全文明示范路整改,创建平安公路示范路2390公里。
目前,清远市实行摩电“带牌销售”管理模式;广州市对道路运输驾驶员进行背景核查;佛山市大力推广高速公路入口超限超载车辆劝返等经验,落实摩电户籍化管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危化品运输“一企一品一码”应用、涉酒娱乐场所酒后驾车提醒劝阻等切实举措。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彰显着广东省狠抓源头清理,全面落实隐患整改措施的决心和魄力。
4月2日,佛山市交警收到广东省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数据,一辆粤T号牌大型客车驾驶员存在驾驶期间接听手机违规行为,民警以非现场的方式进行执法。5月1日,广州市交警收到广东省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数据,一辆粤A号牌大型普通客车驾驶员存在驾车接听手机违规行为。民警当即调取监控记录,核查驾驶员信息,并要求涉事公司通知驾驶员前来接受处理。5月16日,韶关市交警收到广东省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数据,发现2辆粤F号牌重型半挂牵引车的驾驶员在驾车途中吸烟、使用手机发送语音信息,妨碍安全行车。鉴于上述2辆大型车均属同一运输企业,民警对2名驾驶员依法作出处罚,并向车辆所属企业寄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迅速整改。
这3个案例中的预警数据是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牵头,会同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等多部门共建的“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融合平台(以下简称“融合平台”)发出的。该平台以省交通运输厅重点车辆智能监管系统和省公安厅重点车辆预警信息服务系统为支撑,通过共享数据,实现对在粤运营的76万辆重点车辆、4.96万辆“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的动态监控、监测预警、干预处置。
运输企业、化工企业(装货人)可在“粤商通”APP签收、反馈重点车辆风险预警信息,运输企业负责人在接收到红色、橙色风险预警政务短信、电话提醒后,应采取措施纠正相关驾驶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并将处置情况如实反馈到APP。同时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应用融合平台风险预警信息作为证据,开展监管执法、约谈提醒,对未按规签收或反馈的企业,依法加强监督检查,让不安全驾驶行为无处遁形。
融合平台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作出积极贡献。今年2月以来,全省涉“两客一危”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2.87%和59.26%;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8.65%和77.08%。
作为危化品运输大省,广东省有120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1131家危化品运输企业、3.04万辆危运车辆,平均每天实时在途的危运车辆多达6000余辆,危运领域安全防范成为道路交通系统整治的重中之重。针对危化运输事故凌晨多发、危化运输监管困难等特点,广东建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强化重点时段管控,推行高速公路危运车辆夜间0时至6时禁行,强化运输过程管控,全面实施危险货物电子运单制度,强化运输保障水平,要求高速公路服务区危运车辆分类分区停放。目前,广东45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制定危运车辆临时停放标准,划分专用区域,严禁与社会车辆混放;全省有1078家投入营运的危运企业使用电子运单系统,累计接收危运电子运单382.6万单,危险货物货运量5722.6万吨。
一直以来,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上,广东突出科技赋能、坚持依法治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全球定位技术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展数字交警、信息治超、企业画像、电子抓拍非现场执法,实现精准监管和违法行为打击;推进落实部门间数据共享,完成省“数字政府”视频和感知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由“运动式”整治转向“长效机制”管控,管理手段由“人海战术、现场执法”转向“技防战术、线上线下联合”。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年年推进,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却依然频发。这其中,除了固有风险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没有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部门协同、标本兼治,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还做得不够。
“倡议公职人员不驾驶无牌摩托车,驾驶摩托车时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不超员载客、不闯红灯;倡导其近亲属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摒弃交通陋习,安全出行,文明出行。”8月20日,中山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关于倡导公职人员带头模范遵守交通秩序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函》,倡导全市公职人员及其近亲属积极做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这场攻坚战中,广东省以“八进”宣传为手段,突出社会动员,各地各部门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动员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将管理由“违章处理”转向“行为养成”。
广州市在重点路口、路段和街镇广泛设立教育劝导点、组建交通志愿者队伍、设立村支书劝导岗、研发微信劝导小程序,成立保安员、快递员等7个行业及11个区“广州街坊”品牌队伍,在全市商圈、学校、社会单位、农村、人员密集型工厂等推进48个宣传示范点创建工作,形成全民参与交通安全劝导热潮。
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既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又要服务群众。
窗明几净、整洁美观,咖啡、热饭、热茶、图书、按摩椅、WiFi等服务一应俱全……在东莞大坦加油站“司机之家”里,不少货车司机正在这里歇脚。来自广州市的货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广东很多地方都设有‘司机之家’,为我们这些长途奔波的货车司机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空间,提供温馨的休憩地,避免疲劳驾驶。”
一直以来,广东省以让货车司机们能够“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为目标,结合全省实际,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物流园区、货运站场等,扎实开展“司机之家”建设工作,以提升司机们的幸福感。目前,广东已建成通过省级验收“司机之家”40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中石化广东石油公司建成824处“卡车司机之家”。
为夯实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群众基础,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广东省以“司机之家”建设为试点,建立人性化服务保障机制。如畅通行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12328”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共接到广大群众来电48万余次,群众满意度达97.93%;探索缓解“停车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新增供群众夜间、周末、法定节假日停车路段共134条,提供泊位1.08万个,在医院、小区门口、公厕附近设置出租车短时停靠专用泊位743个;进一步优化驾驶人管理措施,推出6项便利摩托车驾驶证考试改革措施,便利1200多万名群众,优化驾驶人业务网上办理,推行补换领驾驶证等交管业务网上委托,方便群众即时、远程、异地委托办事。(记者 黄 雄 实习记者 张移珍 通讯员 高 攀)